G3 平铺式过滤器的阻力达到终阻力(通常为初始阻力的 2 倍,约 100-160Pa,具体以产品说明书为准)时,会从系统运行状态、过滤效果、设备负荷等多方面表现出明显异常,具体如下:
一、阻力相关的核心表现:系统风量与能耗失衡
风量显著下降
过滤器阻力是系统总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阻力达到终阻力时,空气流过过滤器的 “阻力门槛” 大幅提高,导致:
同一风机功率下,出风口风量比新安装时减少 30% 以上(如原本 1000m³/h 的风量降至 700m³/h 以下)。
空调或通风区域的气流循环变慢,如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(离风口远的区域降温 / 升温慢)、异味难以排出。
风机负荷剧增
风机为克服高阻力,需输出更大功率,导致运行电流升高(可能超过额定电流的 1.2 倍),电费成本增加 30%-50%。
风机长期超负荷运行,会加速轴承、电机老化,表现为噪音增大(如低频嗡鸣声变响)、振动加剧,严重时可能触发过载保护而停机。
二、过滤功能失效:粉尘穿透与二次污染
滤料 “饱和穿透”
终阻力对应的是滤料容尘量达到极限的状态,此时:
滤料表面的积尘形成 “粉尘层”,部分细小粉尘会通过滤料孔隙的 “搭桥效应” 被拦截,但当积尘过密时,气流会强行 “冲破” 薄弱区域,导致未过滤的粉尘穿透滤料,进入下游系统(如空调换热器、车间设备)。
局部 “二次扬尘”
若过滤器因积尘不均(如部分区域阻力过高)导致风速异常,高风速区域可能吹动滤料表面已沉积的粉尘,形成 “二次扬尘”,这些粉尘随气流扩散,反而加剧下游环境的污染(如房间内灰尘增多、设备表面快速积尘)。
三、物理形态异常:滤料与结构损坏风险
滤料变形或破损
高阻力下,气流对滤料的冲击力增大,可能导致滤料局部凹陷、褶皱堆叠(尤其是非刚性滤料),进一步加剧风速不均,未变形区域的负荷更高,加速破损。
若滤料本身有微小瑕疵(如生产时的薄弱点),高阻力会使这些瑕疵扩大为孔洞或撕裂口,直接失去过滤作用。
框架与密封失效
金属框架可能因长期受力不均(如滤料局部阻力过高)而轻微变形,导致与安装框架的密封间隙变大。
橡胶密封垫在高风压下长期受压,可能老化加速、弹性丧失,形成 “短路通道”—— 未过滤的空气从缝隙直接流过,过滤器形同虚设。
四、总结:终阻力是 “临界点”
当 G3 过滤器达到终阻力时,其核心矛盾已从 “过滤效率下降” 转变为 “系统安全与能耗失控”。此时即使外观未明显破损,也必须更换,否则会导致:
下游设备(如中效过滤器、换热器、风机)寿命缩短;
室内 / 车间空气质量恶化,影响人员健康或生产环境;
系统能耗飙升,运行成本显著增加。
因此,结合压差计监测阻力,是判断终阻力最直接、科学的方式,可避免因 “目测判断延迟” 造成的上述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