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断初效袋式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,需结合其使用状态、性能衰减及实际应用场景综合判断,主要通过以下6 种方法实现:
初效过滤器的阻力会随容尘量增加而逐渐上升,当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需更换,具体操作:
监测初始阻力与终阻力:新过滤器的初始阻力通常为 50~80Pa(不同型号略有差异,参考产品手册)。
当阻力升至终阻力(一般为初始阻力的 2~3 倍,约 150~200Pa)时,需立即更换。
若未达到终阻力但已明显高于初始值(如超过 120Pa),且风量下降影响系统运行,也需提前更换。
测量工具:通过管道内的压差计(如 U 型管压差计、电子压差变送器)实时监测过滤器前后的压力差。
通过目视检查过滤器表面的污染情况,若出现以下现象,说明已接近饱和:
滤袋表面明显积尘、发黑,甚至能看到纤维状污染物(如毛发、棉絮)堆积;
滤袋局部破损、撕裂,或边缘密封处松动,导致未过滤空气直接泄漏;
滤材因潮湿、高温或化学腐蚀出现变形、霉变、硬化,失去过滤能力。
在常规环境下(如普通办公室、商场),初效袋式过滤器的更换周期通常为1~3 个月,但需结合以下场景调整:
高粉尘环境(如工厂车间、建筑工地附近):缩短至 2~4 周;
潮湿环境(如游泳馆、地下车库):若滤材无防潮处理,1 个月内需检查更换;
低污染环境(如家庭卧室新风):可延长至 3~6 个月(需配合阻力监测)。
过滤器堵塞会导致通风系统风量下降,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排查是否因过滤器饱和导致:
空调出风口或新风送风口的风力明显减弱,室温调节效率下降;
风机运行噪音增大(因阻力过高,风机负荷增加);
用风速仪测量出风口风速,若较初始值下降20% 以上,且排除管道堵塞、风机故障后,需更换过滤器。
若初效过滤器失效,会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后端中效 / 高效过滤器,加速其损耗。若发现:
后端过滤器的阻力异常快速上升(如中效过滤器 1 个月内达到终阻力);
后端滤材表面短期内出现大量粗颗粒粉尘,说明初效过滤器已无法发挥前置保护作用,需立即更换。
医院、食品车间等对洁净度有要求的场所:即使未达到终阻力,若滤袋接触过污染物(如飞沫、油污),需按防疫 / 卫生标准强制更换;
有化学污染的环境(如实验室、印刷厂):若滤材吸附腐蚀性气体导致变色、发脆,无论使用时间长短,均需更换。
总结
判断更换的优先顺序:
阻力达到终阻力 > 2. 滤袋破损 / 泄漏 > 3. 外观严重污染 + 风量下降 > 4. 达到预估使用周期。
通过 “阻力监测 + 外观检查 + 周期估算” 结合,可避免过早更换造成浪费,或过晚更换影响系统效率、损害后端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