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效袋式过滤器过载后,需根据其材质特性和损坏程度选择清洗复用或直接更换,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:
初效袋式过滤器按材质分为可清洗型和一次性型,需先确认类型再操作:
可清洗型:滤材通常为尼龙网、聚酯纤维(经特殊处理)、金属网等,标签上会标注 “可水洗”“可重复使用”;
一次性型:滤材多为普通无纺布、纸质纤维,不可清洗(清洗会破坏滤材结构,导致过滤效率骤降)。
判断小技巧:用手轻搓滤材表面,若材质较坚韧、不易掉毛,且有一定耐水性,大概率为可清洗型;若材质柔软、易掉纤维,或标签无 “可清洗” 标识,建议直接更换。
若过滤器仅积尘严重但未破损,可按以下步骤清洗,恢复部分过滤能力:
1. 拆卸过滤器
关闭空调或通风系统电源,待风机停稳后,松开过滤器与框架的固定装置(如卡扣、螺栓、魔术贴),小心取出滤袋(避免积尘掉落至管道内,可先用塑料袋套住滤袋再拆卸)。
2. 预处理:拍打去浮尘
将过滤器拿到室外(或空旷区域),用软毛刷轻扫表面浮尘,或用木棍轻轻拍打滤袋(从内向外拍,避免粉尘嵌入滤材),去除大部分松散灰尘(减少清洗时的污水污染)。
3. 清洗方式(根据材质选择)
水清洗(推荐):
用低压清水(如淋浴喷头,水压≤0.2MPa)从滤袋内侧向外冲洗(顺着气流方向,避免粉尘向滤材深层渗透),直至出水清澈。
若油污较多(如厨房、食品车间),可加入少量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,浓度≤1%),浸泡 10 分钟后轻柔刷洗,再用清水冲净(禁用强酸、强碱或酒精,以免腐蚀滤材)。
干洗(仅适用于怕水材质):
用压缩空气(压力 0.3~0.5MPa)从滤袋外侧向内侧吹扫(需佩戴防尘口罩,避免粉尘吸入),或用吸尘器吸除表面粉尘(适合金属网等硬质滤材)。
4. 晾干与检查
将清洗后的过滤器悬挂在通风干燥处自然晾干(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烘烤,防止滤材老化),完全干燥后检查:
滤材是否有破损、纤维脱落(若有则需报废);
滤袋形状是否恢复(若仍有明显变形,可能影响密封性,建议更换)。
5. 重新安装
确认过滤器干燥且完好后,按拆卸的反顺序安装,确保与框架密封紧密(无漏风缝隙),开启系统后监测阻力(若阻力仍超过终阻力的 80%,说明清洗效果不佳,需更换)。
若过滤器出现以下情况,禁止清洗,需直接更换:
滤材破损(撕裂、孔洞、纤维严重脱落);
框架变形(金属外框弯曲、塑料框架断裂);
清洗后阻力仍超过终阻力标准(说明滤材内部堵塞严重,无法恢复);
一次性滤材(如无纺布、纸质)。
更换步骤:
准备新过滤器:确认新过滤器的尺寸(长 × 宽 × 袋深)、过滤等级(如 G4)与旧过滤器一致,检查新滤袋是否完好(无破损、无异味)。
拆卸旧过滤器:同清洗步骤 1,注意避免旧滤袋的粉尘散落(建议用密封袋包裹后丢弃,属于一般工业废弃物,按当地规定处理)。
清洁安装框架:用抹布擦拭过滤器安装框架内侧,去除积尘、杂物(避免新过滤器安装后因密封面有灰尘导致漏风)。
安装新过滤器:
按滤袋开口方向正确放置(通常袋口朝向气流入口,框架上有箭头标识 “气流方向”);
固定装置(卡扣、螺栓)需松紧适度(过松易漏风,过紧可能压变形),确保过滤器与框架四周无缝隙(可塞少量密封棉辅助密封)。
开机调试:开启系统后,用压差计测量初始阻力(正常 G4 初效初始阻力约 30~50Pa),确认无异常后记录更换时间,作为下次更换的参考。
清洗次数限制:可清洗型过滤器建议最多清洗2~3 次(每次清洗会损失 5%~10% 的过滤效率,且滤材强度下降),超过次数后必须更换,避免过滤失效。
安全操作:拆卸 / 安装时务必断电,高空中作业需系好安全带;处理积尘过滤器时佩戴防尘口罩、手套,避免粉尘接触皮肤或吸入。
记录与维护:建立过滤器更换 / 清洗台账,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、阻力变化、环境粉尘浓度等信息,逐步优化更换周期(如高污染环境缩短更换间隔)。
总结
初效袋式过滤器过载后,一次性型直接更换,可清洗型轻度过载时清洗复用(不超过 3 次),破损或清洗无效时必须更换。核心原则是:确保过滤效率不下降、系统阻力稳定,同时避免因过度清洗导致二次污染或后端设备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