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护 G3 平铺式过滤器(属于粗效空气过滤器,主要用于拦截大颗粒粉尘、毛发等)需遵循规范操作,以确保其过滤效率稳定、延长使用寿命,并避免因维护不当导致系统故障。以下是具体的操作规范:
一、安装前的准备与规范
检查过滤器状态
安装前确认过滤器外观完好,无滤料破损、边框变形、密封胶开裂等问题(若为可清洗型,需检查滤料是否有出厂前的污渍或损伤)。
核对过滤器尺寸与安装框架匹配(如长宽误差≤2mm,厚度符合设计要求),避免因尺寸不符导致安装后漏风。
清洁安装环境
清理过滤器安装框架内的杂物(如施工残留的灰尘、螺丝、碎屑),并用干布擦拭框架密封面,确保密封良好(若框架有密封胶条,需检查其弹性,老化胶条需提前更换)。
正确安装定位
按过滤器标识的 “进风面”“出风面” 方向安装(通常滤料褶皱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,或边框标注 “Air In”“Air Out”),避免装反导致过滤效率下降。
安装时轻拿轻放,避免用力挤压滤料(尤其是纸质、无纺布等脆性滤料),防止滤料褶皱或破损。
确保过滤器与框架完全贴合,边缘无翘起(可通过按压边框四角确认贴合度),必要时在边框与框架间加装密封垫片(如 EPDM 橡胶垫),减少漏风率。
二、日常运行中的维护规范
定期巡检与记录
外观检查:滤料表面是否有明显积尘、鼓包、褶皱或破损(可通过观察过滤器进风面的颜色变化,若由白色变为灰黑色,说明积尘较多)。
阻力监测:通过系统中的压差计(需提前在过滤器前后安装)记录阻力变化,初始阻力通常为 50~80Pa,当接近终阻力(一般 150~200Pa,以产品手册为准)时,需准备更换或清洗。
频率:根据使用环境粉尘浓度设定巡检周期 —— 普通办公环境每 1~2 个月 1 次;工业车间(如机械加工、建材车间)每 2~4 周 1 次;高粉尘环境(如矿山、铸造车间)每周 1 次。
内容:
避免外部因素干扰
防止过滤器进风面附近堆放杂物(如纸箱、工具),避免遮挡气流导致局部风速过高,加速滤料局部磨损。
若用于新风系统,需确保进风口远离污染源(如烟囱、料场),必要时在进风口加装防雨、防虫网,减少大颗粒杂质直接冲击过滤器。
三、清洗与更换的规范操作(分可清洗型与一次性型)
(1)可清洗型 G3 过滤器(如金属网、合成纤维材质)
清洗周期:当阻力达到初始阻力的 1.5~2 倍,且滤料未破损时进行清洗(通常可清洗 2~3 次,具体以滤料强度为准)。
清洗步骤:
拆下过滤器时轻拿轻放,避免积尘掉落至风道内(可先在下方铺防尘布)。
用清水或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,浓度≤5%)浸泡 10~15 分钟,轻轻揉搓滤料表面(禁止用硬毛刷或高压水枪直接冲洗,以免损坏滤料结构)。
冲洗至出水清澈后,自然晾干(避免阳光暴晒或高温烘干,防止滤料收缩变形),确认完全干燥后再安装(潮湿状态易滋生霉菌)。
清洗后检查滤料是否有破损,若出现孔洞或纤维脱落,需直接更换。
(2)一次性 G3 过滤器(如无纺布、纸质滤料)
更换时机:当阻力达到终阻力,或滤料明显破损、积尘无法通过清洗恢复(如纸质滤料遇水会变形)时,必须更换。
更换步骤:
拆除旧过滤器时,用塑料袋包裹后再取出,防止积尘散落至系统内。
安装新过滤器时,确保边框与安装框架完全贴合,密封胶条无错位(可轻轻按压边框四周,检查是否有缝隙)。
更换后记录安装日期、初始阻力,并清理安装区域的粉尘。
四、系统联动维护
定期清洁周边部件
每季度清洁过滤器安装框架内的积尘(用吸尘器或干布擦拭),避免边框积尘导致密封不良,出现 “旁通风”(未过滤的空气从缝隙流过,降低整体过滤效率)。
若系统配备预过滤器(如回风管道的滤网),需同步维护,避免因预过滤失效导致 G3 过滤器负荷骤增。
风机与风压调节
新装或更换过滤器后,需检查风机运行状态,确保风量在设计范围内(可通过风速仪在出风口测量),避免因风压过高导致滤料过度拉伸。
对于变频风机系统,更换过滤器后需重新校准风压参数,避免因阻力骤降导致风量过大,增加能耗。
五、安全与记录规范
安全操作
高空安装或拆除时,需使用梯子或脚手架,佩戴防滑手套,避免过滤器坠落或人员受伤。
处理积尘较多的过滤器时,建议佩戴防尘口罩,防止吸入粉尘。
建立维护档案
记录每次巡检、清洗、更换的日期、环境粉尘浓度、阻力数据、操作人等信息,便于追溯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周期,优化维护频率(如根据历史数据调整高粉尘季节的巡检次数)。
总结
规范维护 G3 平铺式过滤器的核心是 “预防为主、按需处理”:通过定期巡检掌握其状态,避免过度使用(阻力超标)或过早更换(浪费成本);同时,针对不同类型的滤料(可清洗 / 一次性)采取对应操作,减少人为损坏。做好维护不仅能延长过滤器寿命,更能保障整个通风或空调系统的高效、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