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,山东达洁过滤器有限公司(空气过滤器厂家)
电话:18660135028(微信同号)

无隔板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如何测试?

点击次数:0   更新时间:2025-07-27 10:24:40   作者:山东达洁过滤器   【返回上一页】

无隔板过滤器是空气净化系统中常用的过滤设备,其工作原理基于空气动力学、过滤材料的拦截作用以及结构设计对气流的引导,通过多层过滤机制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高效捕捉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理解:


一、核心过滤机制:多层拦截颗粒物


无隔板过滤器的滤料(如玻璃纤维、PP 聚丙烯、合成纤维等)是实现过滤的核心,其工作依赖于多种过滤效应的共同作用,针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发挥不同作用:


拦截效应(直接截留)

当空气中的颗粒物直径大于滤料纤维之间的间隙时,会被纤维直接阻挡,无法通过滤料,如同筛子过滤较大颗粒一样。这种效应主要针对较大粒径的颗粒物(通常大于 1μm)。


惯性碰撞效应

空气中的颗粒物具有一定惯性,当气流绕过滤料纤维时,较大或较重的颗粒因惯性无法跟随气流转弯,会撞上纤维表面并被吸附。这一效应对中等粒径颗粒(0.5-1μm)作用显著,且气流速度越快,惯性碰撞效果越强。


扩散效应(布朗运动)

对于微小颗粒(通常小于 0.1μm),由于空气分子的热运动,颗粒会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,增加了与滤料纤维接触的概率,从而被纤维吸附。这种效应在低气流速度下更明显,与惯性碰撞形成互补。


静电吸附效应(针对带静电滤料)

部分无隔板过滤器的滤料(如 PP 聚丙烯纤维)经过特殊处理带有静电,当带电颗粒物经过时,会被静电引力吸附在滤料表面;即使是中性颗粒,也可能因感应带电而被吸附,进一步提升对微小颗粒的过滤效率。


重力沉降效应

较大、较重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然沉降到滤料表面,虽然在无隔板过滤器中不是主要机制,但对大颗粒(如 5μm 以上)有辅助过滤作用。


二、结构设计对过滤效率的强化


无隔板过滤器的 “无隔板” 设计是其区别于有隔板过滤器的关键,这一结构通过热熔胶分隔滤料,形成密集的褶皱结构,间接提升了过滤性能:


增加过滤面积:滤料被折叠成均匀的褶状,在有限的体积内大幅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,既提高了容尘量(延长使用寿命),又降低了气流阻力(保证通风效率)。


均匀气流分布:热熔胶作为分隔物,使每个褶皱之间的间距一致,确保气流均匀穿过滤料的每一部分,避免局部气流过快导致的过滤效率下降。


紧凑结构设计:无隔板的特点让过滤器体积更小巧,节省安装空间,同时减少气流绕流造成的能量损失。


三、整体工作流程


空气进入:含尘空气在风机作用下进入过滤器,气流通过过滤器的边框(如铝框、塑胶框)形成的通道,均匀流向滤料。


多层过滤:气流穿过褶皱状的滤料时,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分别通过拦截、惯性碰撞、扩散、静电吸附等效应被滤料捕获。


洁净空气输出:去除颗粒物后的洁净空气从过滤器另一侧排出,进入后续的通风管道或室内空间。


容尘与阻力变化:随着滤料上积累的灰尘增多,过滤阻力逐渐上升,当阻力达到设定值时,过滤器需要更换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。


总结


无隔板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 **“材料过滤机制” 与 “结构优化设计” 的结合 **:滤料通过多种物理效应捕捉颗粒物,而无隔板的褶皱结构则通过增加面积、均匀气流等方式,在高效过滤的同时保持低阻力和长寿命,广泛适用于洁净室、空调系统、电子厂房等对空气洁净度有要求的场景。


无隔板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如何测试?


无隔板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测试是评估其性能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标准化方法模拟实际工况,测量其对特定粒径颗粒物的截留能力。以下从测试标准、核心参数、测试流程及常见方法分类四个方面详细说明:


一、核心测试标准


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明确的测试标准,确保结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,常见包括:


中国标准:GB/T 13554-2020《高效空气过滤器》(涵盖无隔板过滤器,适用于粒径≥0.3μm 的测试)。


国际标准:


ISO 16890《空气过滤器 用于一般通风的过滤性能测定》(按颗粒物粒径分为 ePM1、ePM2.5、ePM10 三个等级)。


EN 1822《高效空气过滤器(HEPA)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(ULPA)》(针对高效 / 超高效无隔板过滤器,采用 0.1-0.3μm 粒径测试)。


ASHRAE 52.2《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》(美国标准,按 MPPS(最易穿透粒径)测试效率)。


二、测试核心参数


测试粒径:根据过滤器等级选择,中效无隔板过滤器常测试 0.5μm 或 1.0μm 颗粒物;高效无隔板过滤器重点测试 0.3μm 或 0.1-0.3μm 粒径(最易穿透粒径,即 MPPS)。


挑战粒子:


人工气溶胶:如氯化钠(NaCl,用于 0.3μm 左右测试)、DOP(邻苯二甲酸二辛酯,油雾,粒径 0.3μm)、DEHS(癸二酸二辛酯,替代 DOP 的环保油雾)、炭黑或滑石粉(用于较大粒径测试)。


环境空气:部分标准允许用自然大气中的颗粒物作为挑战源,通过计数器直接测量前后浓度差。


效率计算:

过滤效率 =(上游颗粒物浓度 - 下游颗粒物浓度)/ 上游颗粒物浓度 × 100%

(注:“上游” 指过滤器入口侧,“下游” 指出口侧)。


三、通用测试流程


预处理:

过滤器需在规定温湿度环境(如 23℃±2℃,相对湿度 50%±5%)中放置至少 24 小时,避免环境因素影响测试结果。


安装与密封:

将过滤器安装在专用测试风洞的测试段,确保边框与风洞之间无泄漏(可通过涂密封胶或硅胶垫密封),防止未经过滤的空气直接进入下游,导致结果失真。


气流调节:

按标准设定测试风速(通常为 0.3-1.5m/s,根据过滤器额定风量调整),保证气流稳定且均匀穿过滤料。


气溶胶发生与采样:


上游:在过滤器入口前释放稳定浓度的人工气溶胶,用采样器(如光学粒子计数器、光度计)测量颗粒物浓度(C1)。


下游:在过滤器出口侧相同位置采样,测量经过滤后的浓度(C2)。

(注:需多次采样取平均值,减少误差)。


泄漏检测(针对高效过滤器):

若为高效无隔板过滤器(如 HEPA),需用扫描法检测滤料表面及边框密封处是否泄漏:用探头沿滤料表面和接缝处移动,若下游局部浓度突然升高(超过规定值,如≥0.01% 上游浓度),则判定为泄漏。


效率计算与等级判定:

根据 C1 和 C2 计算效率,对照标准判定过滤器所属等级(如中效的 F5-F9 级,高效的 H10-H14 级等)。


四、常见测试方法分类


按测量原理不同,主要分为两类:


粒子计数法


原理:用光学粒子计数器(OPC)精确计数上游和下游空气中特定粒径(如 0.3μm、0.5μm)的粒子数量,计算效率。


优势:可区分不同粒径的过滤效率,适用于高精度测试(如高效过滤器 MPPS 测试)。


标准依据:ISO 16890、EN 1822、GB/T 13554。


光度计法(浊度法)


原理:通过光度计测量上游和下游气溶胶的光散射强度(与颗粒物浓度成正比),计算透过率(下游 / 上游),再转换为效率。


优势:测试速度快,适用于批量生产中的快速检测(如中效过滤器)。


局限:无法区分粒径,仅反映整体浓度变化。


标准依据:ASHRAE 52.2、GB/T 14295(中效过滤器测试)。


总结


无隔板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测试需依托标准化方法,通过控制气流、气溶胶类型和采样精度,结合粒子计数法或光度计法,精准评估其对特定粒径颗粒物的截留能力。测试结果直接决定过滤器的应用场景(如洁净室、空调系统等),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,确保数据的可靠性。



本文地址:https://guolvqi.sddajie.com/zhongxiaoguolvqi_6/232.html
联系我们

山东达洁过滤器有限公司
联系人:张总
手机:18660135028(微信同号)
电话:18660135028(微信同号)
传真:18660135028
QQ : ;
Email:boke15562689801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王路北侧博科生物产业园
立即咨询获取免费报价 18660135028(微信同号)
联系人: 张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