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中效有隔板过滤器的滤料后,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需结合过滤效率、泄漏情况、气流均匀性三大核心指标,同时参考行业标准(如 GB/T 14295-2019《空气过滤器》)和设备设计要求。以下是具体判断依据和流程:
一、核心判断指标及标准
1. 过滤效率是否达标
中效过滤器的核心功能是过滤 1-10μm 的颗粒物,其效率等级按国际标准(如 EN 779)或国内标准分为 F5(40%-60%)、F6(60%-90%)、F7(80%-95%)、F8(90%-99%)等(均以 0.5μm 粒径为测试基准)。判断标准如下:
实测效率需符合对应等级范围:
例如,标称 F6 级的过滤器,检测时对 0.5μm 粒子的过滤效率需在 60%-90% 之间(计算公式:效率 = 1 - 下游浓度 / 上游浓度 ×100%)。
允许偏差:实测效率不得低于额定等级下限的 10%(如 F6 级下限为 60%,实测效率需≥54%,否则视为不达标)。
参考标准:GB/T 14295-2019 规定,中效过滤器(F5-F9 级)的效率检测需采用 “计数法”,以 0.5μm 粒径为核心指标。
2. 滤料是否存在泄漏(破损或密封失效)
即使效率达标,若滤料存在泄漏,也会导致未过滤的污染物直接穿透,影响净化效果。判断标准如下:
下游泄漏浓度限值:
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扫描滤料表面及边框时,任何一点的下游浓度不得超过上游浓度的 10%(即泄漏率≤10%)。
例:上游 0.5μm 粒子浓度为 10⁵粒 / L,下游某点浓度若超过 10⁴粒 / L(10%×10⁵),则判定该点泄漏。
泄漏点位置:
若泄漏点位于滤料中间(非边框处),直接判定滤料破损、不达标。
若泄漏点仅位于边框与框架的密封处(非滤料本身),可先调整安装(如压紧密封条),重新检测;若仍泄漏,需排查是否因滤料边缘破损导致,最终判定不达标。
3. 气流分布均匀性(辅助判断滤料状态)
通过风速仪检测过滤器下游表面的风速,若存在明显不均(某区域风速与平均风速偏差>20%),可能隐含滤料问题:
风速过低区域:可能是滤料局部堵塞(如积尘过多或内部隔板挤压滤料),导致气流无法通过,长期会加剧滤料破损,判定不达标。
风速过高区域:可能是滤料局部破损(气流短路),需结合粒子计数器检测确认,若存在泄漏,判定不达标。
二、综合判定流程
第一步:检测过滤效率,若低于额定等级下限的 10%,直接判定不达标。
第二步:若效率达标,检测滤料是否泄漏,若存在滤料本身的泄漏点(非安装问题),判定不达标。
第三步:若无泄漏,检测气流分布,若风速偏差>20% 且无法通过安装调整解决,判定不达标。
合格标准:效率达标 + 无滤料泄漏 + 气流分布均匀(风速偏差≤20%)。
三、注意事项
检测需在过滤器额定风量下进行(偏差≤±15%),否则效率和泄漏数据会失真(如风量过大可能导致滤料拉伸破损,风量过小则效率虚高)。
若过滤器已使用一段时间,需先清洁表面积尘再检测,避免积尘脱落干扰泄漏判断。
同一过滤器需重复检测 2-3 次,取平均值,避免仪器偶然误差导致误判。
通过以上指标和流程,可科学判断中效有隔板过滤器的滤料是否符合使用标准,确保其在净化系统中有效发挥作用。